Early High-Dose Vitamin D3 for Critically Ill, Vitamin D–Deficient Patients
--------N Engl J Med 2019;381:2529-40. --------

圖片1.png

簡報2.png

花了一些時間把這篇2019年12月刊登在NEJM期刊上的研究重點整理成上圖,搭配文字敘述看應該會清楚些。

補充維他命D到底對健康有沒有幫助一直都是個熱門的議題,由於臨床上常發現重症病患有維他命D缺乏的問題,但是否能藉由維他命D的補充來改善病情甚至降低死亡率是個問號,所以此篇研究重點就放在探討缺乏維他命D重症病患補充單次高劑量維他命D3後是否對於死亡風險有正面影響。

研究設計是個多中心雙盲隨機分派試驗,隨機給與高劑量維他命D3 (劑量:540000 IU)或是安慰劑。在隨機分派之前所有病患會先使用該病患就醫醫療院所儀器進行維他命D濃度的篩檢,確保該病患缺乏維他命D (20 ng per milliliter以下),接著今型隨機分派,分別有690位病患分到實驗組,668位病患分到對照組,但該人數並非最終進行結果分析的人數,於是我個人認為此篇研究在這邊會產生一個選擇性bias,但不至於影響結果的可信度。由於不同醫療院所設備測定精準度可能有所差別,這些經各醫療院所判定維他命D缺乏的病患,會再統一使用一台LC-MS-MS做檢測,確定是否缺乏維他命D。最終隨機分派後690位實驗組病患有538人經LC-MS-MS檢測判定缺乏維他命D,668位對照組病患有540位經LC-MS-MS檢測判定缺乏,而實驗組又有7人 lost to follow-up,對照組有12人lost,這些流失的人都不列入結果討論,所以真正進入結果分析的人數為實驗組531人、對照組528人。由此可見分析方式是應該是以 per-protocol analysis (PP) 來進行分析,但實驗內文表示他們是用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黑人問號?

image

實驗結果的部分收案平均年齡55.5歲,男性較多有57%,

Primary outcome看的是90天死亡率,

結果顯示使用高劑量維他命D3組與安慰劑組沒有顯著差異,P=0.26沒有達到統計學上意義。

而以90天死亡比例來看使用高劑量維他命D3甚至稍微高出一點點(治療組23.5%;對照組20.6%)。

image

圖片來源:N Engl J Med 2019;381:2529-40

實驗中給予的vitamin D3是 " 25-hydroxyvitamin D ",由於半衰期有2-3週很長所以只需要給予單一劑量。

但!維他命D活性的形態是1,25-hydroxyvitamin D,也就是實驗給予的25-hydroxyvitamin D "還必須經過腎臟的代謝才能變活化態,若看實驗收錄族群的腎功能指數可以發現分布的非常寬而且平均來看普遍不良,所以這些維他命D給予後病人是否真的有經過腎臟代謝產生活性態是一個問題。

image

實驗最終的結論是對於缺乏維他命D的重症病患,早期給予高劑量維他命D3並不能改善90天內死亡率

In this phase 3 trial, early administration of high-dose enteral vitamin D3 did not provide an advantage over placebo with respect to 90-day mortality or other measures of nonfatal outcomes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參考資料

N Engl J Med 2019;381:2529-40


其他文章

期刊評讀|Dul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ype2 DM

期刊評讀|Vasodilation vs Usual Care Among Patients With AHF

淺談益生菌與腸道健康 - 益生菌選擇比較

推薦書單|在宅醫療:從CURE到CARE

arrow
arrow

    少年維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